一、工程概況 福建漳州后石電廠位于福建漳州龍海市港尾鎮,由臺塑美國公司(PlasticsCorp USA)投資興建,由華陽電業有限公司建設和運行。本次防滲堵漏工程場地位于現后石電廠取水池北側。圍堰工程長約240m,前期有葛洲壩集團公司曾進行過注漿處理,施工中發現止水比較困難,無法進行下一步的開挖。為確保開挖的正常進行,中海工程建設總局寧波分局接手進行圍堰防滲堵漏灌漿處理。
二、工程地質概況 根據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提供的地質勘察報告,該擬建場地位于剝蝕丘陵地帶,原始地貌為海邊小丘,經爆破、拋填形成平坦的廠區陸域,拋填物為花崗巖石塊。該地段原始地面標高為-3.50m 左右,目前圍堰已堆至標高5~7m 左右。該擬建場地內巖石陡傾裂隙發育,其中以走向北東向的陡傾裂隙為主。 據地質報告,擬建場地地層結構較為簡單,所施工深度內地層分為兩層: (1)拋石層:埋深5.96~8.73m,厚度9.9~13.8m,灰白色,輝綠色,主要由微風化花崗巖塊石拋填而成,經過灌漿處理的地方,主要充填物為水泥漿,局部混少量粘性土。該段地層為主要的漏水層,也是我公司主要進行防滲處理的地層。 (2)中風化花崗巖:灰白,灰黃,輝綠色,巖石的礦物成分主要由長石,石英及云母組成,塊狀構造,巖石節理裂隙較發育,巖芯較破碎,呈短柱狀,塊狀,錘擊聲脆啞,中等風化。RQD=40~75%。 場地內地下水賦存形式主要有兩種:潛水,基巖裂隙水。絕大多數地段以潛水為主,水位較深,水量較小,場平后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5~9m,標高5~1m,其主要受海水潮汐及大氣降水補給,水量受季節影響明顯。根據注水滲透性試驗,該地層的滲透系數為6.4×10-4cm/s。 三、施工目的 根據甲方要求,開挖時不考慮山體來水及圍堰上部3m范圍(高潮時才會有少量漏水)的漏水,基坑漏水量應小于175m3/h 方能滿足開挖要求。 四、施工方案 因該場地地層結構主要為大塊石拋填層,加之緊鄰大海,每天潮漲潮落水位差達5~6m,因此灌漿受大海潮汐影響很大,傳統的灌漿方法很難有效地在動水下實現防滲堵漏灌漿,之前的幾家隊伍都因此而未能有效地完成任務。因此,受甲方之邀并經業主同意,采用我公司的專利技術-控制性水泥灌漿新技術對該圍堰進行堵漏灌漿。 五、施工過程 根據甲方開挖方案和現場情況,A 區在填筑,C 區工作面尚未形成,決定先施工B 區。 1.施工工藝流程 測放孔位—灌漿孔分序—孔口段鉆進—孔口管安裝—孔口管段灌漿—首段鉆進—首段灌漿—次段鉆進—次段灌漿—循環分段鉆孔灌漿—終孔驗收—終孔灌漿—封孔。 2.施工機具 根據工程現狀,配置MGJ- 50 錨桿鉆機2 臺,CV-37型6m3 電動空壓機兩臺,3SNS 灌漿泵4 臺,化灌泵4 臺,NJ-400 型高速攪拌機2 臺,清水泵兩臺。3.鉆孔 (1)鉆孔方法 采用氣動潛孔錘造孔,孔口管段鉆孔孔徑φ110mm,灌漿段鉆孔孔徑φ75mm。 (2)鉆孔布置(見圖) 根據場地情況,將施工區域分為A、B、C 三個區域,鉆孔孔位位于圍堰頂部5.51~5.99m 高程,孔口管埋置深度2.0~2.5m 至堰頂以0.30m。 (3)鉆孔分段、分序 孔口管段段長為圍堰堰頂高程以下2.7mm(孔口管外露0.3m,孔口管長3.00m),孔口管段以下2~3m 為第一段、第二段為4~5m、第三段以下為5~7m,鉆孔自上而下分段鉆進;鉆孔分I、II、Ⅲ序施工,先施工I 序孔、II 序孔,最后是Ⅲ序孔。按逐序加密的原則進行,同一次序孔可同時施工,鉆孔次序與灌漿次序一致。 4.灌漿 灌漿自圍堰堰頂下高程2.70m 左右開始起灌,灌漿孔按I、II、III 序孔進行分序,I 序孔、II 序孔間距為3.2m,III序孔間距為1.6m;灌漿深度10~12m,孔數及孔深將隨地質情況和現場施工等情況而改變,漏水嚴重的地方可適當增加孔數,而漏水不明顯的地方可適當減少孔數。 (1)灌漿材料:采用P.O.42.5R 水泥,自配化學控制液做外加劑。 (2)灌漿方法:利用雙液灌漿裝置,化學控制液間歇加入與水泥灌漿相結合的方式,孔口卡塞,自上而下分段純壓式灌漿。 (3)灌漿參數: ②漿液配比 灌漿漿液水灰比采用1:1,特殊情況下可采用0.8:1,在空洞較多或裂隙較大的地方,改用水泥砂漿,但終孔灌漿仍需使用1:1 的純水泥漿進行深度擠壓。主要添加劑采用自配化學控制液,摻量一般為水泥摻量的6%。若遇特殊地層,摻量根據現場調整。 ③灌漿結束標準 灌漿結束按壓力和進漿量兩項指標來控制,滿足其中一項就可以結束。 六、注漿監測及效果檢查 由于客觀原因(水泥供應不到位、頻繁停電等),直至10 月24 日才正式開工。至11 月3 日,在B 區Ⅰ序孔灌漿將結束時,甲方開動一臺抽排量為150m3/h 的泵進行了試抽水,此時正處于高潮水位,但很快將基坑內的水抽干。之后觀測基坑漏水情況,發現在B 區中部有幾處大的漏水點,隨后在圍堰的相應位置繼續施工幾個Ⅱ序灌漿孔并提高灌漿參數,漏水點很快就得到封堵。 當A、B 區Ⅰ、Ⅱ序孔完成之后,基坑內在正常潮水位時基本上做到了滴水不漏。 考慮到C 區的特殊情況,我們提高了灌漿結束標準,終孔壓力提高至4MPa,加大了防滲體的厚度。當C 區工作面移交給我們十天后,我們完成了全部防滲施工任務。 自12 月初開始進行基坑開挖施工直至1 月底開挖完畢,期間基坑內一直在進行爆破施工,爆破點最近離圍堰僅2m,甚至12 月26 日臺灣海域還發生里氏6.7 級地震(工地雖距震中較遠但震感強烈),觀察圍堰漏水狀況無任何異常,保證了開挖的順利進行,得到甲方及業主的一致好評。 七、結語 1.控制性水泥灌漿專利技術對處理大塊石拋填層的防滲堵漏這一現今防滲堵漏之難題是非常有效的,尤其在水位變化很大、水流速很快的情況下,傳統的灌漿方式很難有效解決。而控制性水泥灌漿能夠通過加入自行調配的化學控制液,在幾秒至十幾秒之內使水泥漿失去流動性,在高壓力推擠作用下使水泥塑性體封堵孔隙,達到堵漏之目的。 2.控制性水泥灌漿新技術在使用海水攪拌水泥漿條件下無任何負面影響,仍然能達到與原先一樣的效果。 |